|
|||
聚焦有機肥 關注億豐源 訪山東億豐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述堯 《農資導報》 王洋 日出東方,承載夢想。產業航母,正欲起航。這是記者對話山東億豐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掌舵者朱述堯時感受到的氣魄。作為全國知名的有機肥生產企業之一。山東億豐源今年成為國內第一家三板上市的有機肥生產企業。而連續4年成為政府采購大供應商億豐源讓這個坐落于美麗的棗莊市山亭區的生物有機肥專業制造企業正以一股全新的力量蓄勢待發,噴薄而出。 近日,《農資導報》記者近距離對話了這位推動我國有機肥產業發展的先鋒人物。從過軍,掛過職,最后看準了我國農業發展的大方向,一手創辦了億豐源的朱述堯,向記者談起了自己對有機肥行業的理解。 《農資導報》:您當初為何選擇有機肥領域作為您創業的首選? 朱述堯: 生物有機肥當前已成肥料第二大產業,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解決溫飽是大問題,所以必須用大化肥提高產量。隨著人們飲食檔次的逐步提高,綠色健康、無毒、無公害逐漸成為消費要求。特別是目前國內復合肥用量,已達到了飽和狀態,不少出現板結、酸化的土壤根本不缺氮磷鉀,而缺有機物和微生物。國內生物有機肥雖然從上世紀末才開始起步,但是發展迅速,根本原因就是:實踐,讓更多的農民和經銷商意識到長期單用復合肥不行,結合生物有機肥施用,效果才更好。自2004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連續8年提出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機質,實施“沃土工程”和“農業生態保護”的要求。有資料顯示,歐盟目前作物養分一半來自有機肥,一半來自化肥,而我國現在是70%—80%都是化肥,而化肥利用率僅占30%,大多數養分流失掉,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農資導報》:前些年有機肥行情不好時,緣何這么執著的堅持? 朱述堯:創業十二年,億豐源和我本人悟性了解國家產業方針政策,看清未來發展方向。當年老百姓還不了解有機肥,有的甚至把商品有機肥簡單當成農家肥。農民不認可當然也就不購買。為了加快推廣,大膽采取了由經銷商定價格、農民使用效果好再給錢的促銷策略。到目前為止,用于推廣賒銷的600多萬欠款還未收回,全當為產業發展做了貢獻吧。不計較一己一時的得失,只有推動產業發展了。“三農”受惠才有希望。 作為山東省內最早一批創辦生物有機肥的企業家之一。當兵時執著的勁頭也讓我對有機肥行業充滿干勁。近幾年國家和群眾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對農產品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制造高品質的肥料,生產高品質農產品。多方持之以恒地努力,讓有機肥行業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農資導報》:近年來億豐源是發展的如何? 朱述堯: 近兩年來,三大舉動讓億豐源屹立在行業的潮頭。第一、資本人才助力做大做強。億豐源目前繼續集中精力完善股權改制各項工作,重點是現代治理結構建立、高素質人才招聘。 《農資導報》:公司目前優勢是什么?未來如何定位? 朱述堯:集結多方優勢,全力打造產業航母是我們未來所考慮的。除了上述看得見的硬件發展外。億豐源看不見的成績還有很多。第一、過硬的產品質量讓億豐源連續4年在山東省政府采購有機肥項目中成為最大中標供應商。第二、先后成立了山東省有機肥研發中心和省級重點實驗室,與山東省農科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億豐源正不斷進行著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藥肥雙效型芝麻粕系列產品獲得專利,被列入"重點推廣新產品"。第三、銷售體系日趨穩定。億豐源及時的信息共享和細致的農技服務在省內外獲得很多客戶的青睞。 為節約運輸成本,充分利用股份融資,億豐源計劃今年在東北、西部地區和南方主用肥區建立三家分廠。另外,億豐源已在滕州濱湖區成功流轉土地2000畝,并計劃今年再流轉5萬畝,預計5至10年,打造相對完整的有機行業全產業鏈。“對比復合肥行業,我們有機肥產業整體上還有很大差距。但是,我們億豐源就是要做肥料行業的"格力"空調!專業專心做好有機肥產業!” 采訪手記:做有機肥企業的排頭兵 隨著淄博股權交易所的一聲鐘響,億豐源成為三板上市的第一家有機肥企業。董事長朱述堯告訴《農資導報》記者,三板上市說明了企業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可。同時,這更說明了社會資本對于行業的認可。今天,資源危機、環境危機、氣候危機并至,警醒我們改變發展和生活方式,低碳、綠色、可持續,成為全人類發展的共同訴求,以生物有機肥能為代表的新型肥料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路漫漫兮其修遠”,山東億豐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十幾年的發展歷程中一路風雨,歷經眾多艱難和辛酸,錘煉出一批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塑造了億豐源人吃苦耐勞、堅毅剛強的精神風貌。朱述堯認為這正是在全體員工的不懈努力,社會各界朋友、領導的支持下,企業才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積累了雄厚的實力,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
|||
![]() ![]() |